1.1 结构化综合布线的设计要领
一般来说,国际通信技术标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修订完善的。综合布线也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新产品的问世逐步完善而趋向成熟。我们在设计期间提出并研究近期和长远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国际上各种综合布线产品都只提出多少年质量保证,并没有提出多少年投资保证。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我们可以采取“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水平布线尽量到位”的设计原则。
干线大多数都布置在建筑物弱电间或PVC线管内,更换或扩充比较省事;水平布线是在建筑物的吊顶内、天花板或管道里,施工费比初始投资的材料费要高。如果更换水平布线,要损坏建筑结构,影响整体美观。因此,我们在设计水平布线时,要尽量选用档次较高的线缆及接插件,缩短布线周期。
但同时我们也要强调,在设计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可脱离实际,盲目追求高标准,造成浪费。因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摩尔定律指出每18个月计算机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会增加一倍。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很难预料今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不过,只要管道、线槽设计合理,更换线缆就比较容易。
设计一个合理的综合布线系统一般有七个步骤:
⑴ 分析用户需求;
⑵ 获取建筑物平面图;
⑶ 系统结构设计;
⑷ 布线路由设计;
⑸ 可行性论证;
⑹ 绘制综合布线工程图;
⑺ 编制综合布线用料清单;
1.2 校园综合布线总体设计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星形的拓扑结构,从结构上分析整个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主干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及建筑群子系统构成。
该建筑群子系统数据主设备间位于实训楼三层主控室内,垂直主干采用12芯室外单模光纤与各建筑物配线间相连。数据信息点的水平布线采用超五类非屏蔽线缆。
在各楼中主设备间和各分配线间中都放置标准机柜,所有的布线管理跳接器件均放置在标准机柜中。在各配线间中光纤垂直主干使用光纤接口箱管理和跳接,语音大对数电缆使用鱼骨架,非屏蔽双绞线均采用具有RJ45接口的24口配线架管理。
该综合布线系统中信息点水平子系统及工作区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桌面采用超五类非屏蔽模块。
1.1 系统总体设计
在设备上,网络主干核心交换机要求具有高性能的交换处理能力,灵活的可扩充性,特别强调设备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要求。目前在设计网络主干时,普遍采用带宽1G比特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技术,同时采用先进的网络控制技术,冗余链路连接技术。整个校园网拟分为如下几个层次: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Intranet应用模式下,服务器连接到网络核心层交换机,网络提供从客户端的设备到服务器的连接。网络核心层交换机要求具有无阻塞的第二层、第三层交换能力,支持丰富的路由协议和完善的Qos策略,支持多策略的VLANS,支持同一子网内部的线速交换,同时也可以提供跨子网的线速路由能力,网络为应用提供无瓶颈的通讯,任意点到点的访问功能。数据中心的核心层交换机要求设备具有所有端口的全线速交换性能,同时具有高可靠性、可用性。本次在设计网络中心时,普遍采用基于硬件的第三层交换机,提高局域网内的第三层(IP、IPX)路由性能,满足应用环境中点到点的跨子网数据通讯的性能要求,采用机箱式的设备,支持冗余配置,提高可靠性。提供链路冗余,带宽扩充的能力。
根据要求,建议核心层采用核心路由交换机作为整个新校区的网络核心。
网络中心设置一台核心路由交换机配置24个10/100/1000Base-T,4个combo SFP,自带两个堆叠口,1个模块插槽,POE.这样核心路由交换机共提供了24个千兆电口、4个千兆光接口,剩余业务槽位可供扩展。
根据校园监控工程的特点、重点、难点,拟采取交叉平行的作业方式,各工作组之间根据工程进度灵活调配,实行动态管理,以保证工程的有序顺利进行。
**阶段:勘察施工现场,与业主签订合同;
第二阶段:由项目经理,再次进行现场勘察,明确施工任务、职责,制订工程施工的详细计划书;
第三阶段:对工程所需设备进行检验,制定设备采购计划、并将工程设备运输到施工现场;
第四阶段:本项目组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按施工计划书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工程设施完工;
第五阶段:系统试运行,同时对系统用户进行培训;
第六阶段:对系统进行联合验收及相关资料移交;
审阅设计图纸——现场定位测量——支撑固定件加工制作——配合相关单位预埋管线支架——安装前端设备吊支架——控制中心安装控制台机柜——管路清扫穿放电缆——设备插头、分线箱配接线——电源设备安装接线————中心设备安装——系统单机调试——系统调试——系统集成调试------系统试运行——交竣工验收